朱会丽:善良和自信是一名医生的基本素养
编者按:为纪念陆道培院士创建道培医院20周年,特推出“道培青年医师系列报道”。活跃在临床一线的主治医师在道培大平台上茁壮成长,这期间离不开道培精神的感召、陆院士的引领、病区主任的教导、同事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广大患者的信任与支持。这一批“二梯队”的青年才俊是陆道培医疗集团自主培养的医学人才,他们将成为传承道培精神的重要力量。
按照受访者供稿的先后顺序,我们将陆续推出陆道培医院主治医师系列报道。今天我们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科26病区的主治医师朱会丽。

在“二梯队”里,你属于为数不多的“老道培”(北京道培医院)随着团队过来燕达工作的医生,请结合这几年陆道培医院的发展,谈一下感想。
2010年研究生毕业就加入了道培,那时候医院还在海淀玉泉路,属于“院中院”。2012年随着“大部队”整体搬迁到燕达健康城,之后的这七八年,特别是近三年医院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
我们的人员在增加。我们有100多人的医生团队,有300多人的护理团队,有170多人自主培养年轻有为的检验团队,有各司其职任劳任怨的行政管理和后勤保障团队;
我们的技术在进步。造血干细胞移植、免疫治疗和特殊检验是我们医院的三大特色。历年来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在不断攀升,其中半相同移植占到每年移植总数的70%左右,而且效果很好。CAR-T细胞免疫治疗以及CAR-T后桥接移植的技术,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与称道。八个实验室为临床提供精准、及时、全面的MICM检测支持。同时医院的管理和服务在不断完善和提升。终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病人慕名而来。
因为我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就在道培,所以对咱医院充满感情。道培的飞速发展让我们这些年轻医生得到成长,同时也提示我们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才能跟得上医学科学的进步,才能不断适应工作岗位的新的要求。
今年夏天,你被派往北京陆道培医院(亦庄)工作了一段时间,请谈谈这段时间的心得体会。
作为道培的一分子,时刻都要以大局为重,要发扬螺丝钉精神,听从医院的统一安排。北京陆道培医院的移植科需要医生,领导分派我过去支援,这是工作的需要也是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亦庄工作的那段时间,和多位新同事一起协作共事,中间经历过一段“求大同存小异”的磨合过程,后各个岗位的同事们都配合得很默契。同时我也熟悉了各个病区的诊疗习惯,对我本人既是锻炼也是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

你们的医疗小组曾经完成道培医院第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症患者的移植,请回忆一下当时针对这种遗传性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过程。
那是五年前的事情啦!当年初次接触先天性角化不良这种病症,的确很陌生,于是查阅了大量文献去了解疾病——毕竟是道培医院第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的患者做移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肯定有压力。记得当时刚来道培医院,师从于武淑兰主任,武主任经常告诫我们:不要怕疑难杂症!疑难的、复杂的、罕见的病都能弄好,那些初治的简单的不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们这些年轻医生面对疑难杂症,首先是“不怕”,其次是“战术上的重视”,经过查阅文献、请教专家之后,我们为这名患者制定了详尽的移植方案,后的治疗效果是好的,目前这名患者移植后四年多了,随诊随访各项指标都在正常范围。接治这些疑难病重患者,虽然会很累,但收获会很多。
研究生期间,你曾经在《中华血液学杂志》上发表过论文,请问参加工作以后,有没有新的论文发表?请谈一下临床工作与学术研究的相互作用。
因为我大学专业学的是儿科血液肿瘤,研究生期间,我的导师对我要求相当严厉,要求必须全面掌握血液学相关理论知识,同时要求结合临床实践发表文章。在北京道培医院,我曾跟随北京儿童医院吴敏媛主任学习过一年多,对儿科血液肿瘤的诊断、治疗有一些理解及认识。于是萌生了将自己工作实践中的心得体会写成文章的念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旦着手去写,还是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毕竟医学杂志的稿件有特殊的规范术语和格式要求,经过反复修改,后在老师指导下还是发表了文章。
我觉得定期对某类疾病、某类并发症统计分析及总结,如果能形成文字,对后期的工作非常有帮助。希望未来能腾出更多时间去学习,去总结,这才能更好的锻炼临床思维。

个人的职业规划和人生追求。
我希望未来,我要腾出一些时间查阅目前临床常见问题的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同时总结一下自己,以便提高自己,救治更多疑难杂症,给患者希望。“当病弱者努力摆脱病魔让自己重新站在阳光里,我们的心何止充满温情与喜悦,我们把永远的敬佩留给他们。”不仅让他们活下去,还要高质量的活下去。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0年7月研究生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血液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北京道培医院,从事儿科血液化疗。2012年9月至今,工作在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研究生期间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一篇病例报告论文。
擅长和主攻方向:
主要从事儿童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范可尼贫血、先天性角化不良症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病症患者的移植,以及移植后相关并发症的处理。行本院第一例先天性角化不良症移植,目前患者移植后4年8个月,状态良好。经手的成功移植的患者年龄小的为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