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算伟大,捐点血没啥
编者按:近期,廊坊市中心血站搞了一个“寻找美的你”网络投票活动,我们惊奇地发现116号无偿献血者胡运伟竟然是陆道培医院的一名患者家属,他累计献血近百次,捐献全血4000毫升,血小板140个单位。原来我们身边的他就是“美的你”。
当我们向这位无私大爱的父亲表达敬意的时候,他用浓重的河南话说:“这算啥伟大,没啥!”

小智爸爸的自述——走到哪里,就要把爱心献到哪里
我是陆道培医院移植科9病区的一名患者家属,也是一名坚持献血近十年的无偿献血志愿者。对于无偿献血,起初我并没有多么深刻的认识,不知道献血对于需要输血的病人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
2010年5月,我的儿子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短短两三天时间,血小板和红细胞急剧下降,出血倾向加重,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对血液病一无所知的我,直到这时才知道,如果关键时刻血液供应不上,患者就面临生命危险。同时我也第一次知道——血液不能生产,只能依靠捐献。
于是,从那以后,我开始踏上了街头的无偿献血车。我相信,献血者撸起袖子的一个举动,就可能挽救一个患者的生命,也可能保住一个家庭的完整!我还相信,献血的人多一个,患者用血的紧张程度就会少一分!
由于当时没听说过成分献血,所以我只是在老家河南漯河坚持献全血,半年一次,累计献了4000毫升。2016年6月,孩子在郑州住院治疗期间,我第一次听说可以机采血小板,而且间隔15天就可以捐献一次。自此我不分春夏秋冬,每半个月打车去郑州“省红十字血液中心”捐献一次血小板。每次献完之后,内心总会升起强烈的愉悦和自豪,因为我知道,这对于即将输注的患者来说,是生命中美的礼物!
2019年7月,我带着造血功能几乎完全衰竭的孩子来到河北燕达陆道培医院,排仓等待移植,在此期间,我还趁回家的机会坚持献血。9月份孩子进仓移植后,我不可能再经常回去了,成了一个客居燕郊的道培病友。于是我主动找到燕郊献血屋,仍然坚持半个月献一次,9月下旬到现在已成功捐献10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在移植科9病区赵艳丽主任、安彦彦大夫的精心诊治以及其他医护人员的照护下,目前儿子已经出院正在康复,血象正常。虽然儿子不用输血了,但我还会把无偿献血坚持下去——这对于我,已是一种习惯;对于急需输血的患者,则是一份生的希望。

孩子罹患再生障碍性贫血抱病9年,需要靠输血维持生命。这位父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父爱如山”——无论是暂居在河北燕郊还是回到河南郑州、漯河,走到哪里就把爱心献在哪里,誓将无偿献血进行到底。这无私的大爱奉献精神的彰显,不但得到国家的表彰也应唤起全社会的赞扬和学习,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人人做公益人人献热血——这才是当今社会应有的模样。
——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9病区赵艳丽主任
小智,男,18岁,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史9年余。因“反复鼻腔出血”起病,前期于外院行环孢素、雄激素治疗,波尼松等治疗,血象一过性好转,2018年3月起,输血频繁。
2019年7月第一次入我院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9月18日行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为移植后2月余,一般情况可。
——陆道培医院骨髓移植科9病区主治医师安彦彦
让我们共同祝愿小智早日康复!让我们共同为这位英雄般的“献血达人”投票点赞、致敬的同时,“携手你我让爱传递”——你能前往献血屋挽起袖子说:“我要献血!”,你也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