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 特别报道的一则在我院治愈的患者家庭向水滴筹退还爱心捐款的报道(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观看完整报道),引发了全网的关注与点赞。这场善良的“双向奔赴”,让我们在欣慰之余,更充满了深深的感动与自豪。新闻中的主角来自安徽的小林同学和他的家人,他们用实际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关于“爱出者爱返”的感恩课。
图源: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
2019年,命运的急弯让这个正要升入初三的阳光少年骤然停下脚步。T淋巴母细胞白血病/淋巴瘤让他一度被推入ICU,生命悬于一线。我们仍记得,初见小林时,他脸上带着病痛却依旧倔强的神情,他父母眼中焦灼的泪光背后,是一份不放弃的坚定。
图源:央视新闻《24小时遇见你》
为了给孩子争取生的希望,小林一家人选择来到陆道培医院。2020年8月,小林接受了非血缘造血干细胞移植。那是一场艰难的长跑——移植前的预处理、移植后的排异风险、日复一日的恢复期……每一步都充满未知。然而,小林始终以一个少年该有的坦然和阳光面对挑战,他认真配合治疗,用自律和笑容给自己、也给医护团队加油打气。
从精确的预处理方案,到干细胞的成功植入(+15天白细胞植活,+19天血小板植活),再到移植后排异反应与感染的密切监控与防治——张建平主任带领医疗团队,以高度的专业与专注,为他扫清前行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小林的父母则用坚韧的肩膀为小林的康复做最温暖的支撑。
今年,移植后五年的小林,以647分的优异成绩叩开了湖南大学的大门,用拼搏和汗水给命运交出了一份耀眼的答卷。成绩放榜后,他的妈妈第一时间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我们——
而最让我们动容的,远不止于此。在历经磨难、孩子终于重获新生并即将奔赴崭新人生之际,这个家庭首先想到的,是兑现当初的承诺,将曾经接收到的社会爱心返还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看到这条新闻后,道培医护团队无不欣喜和感动。我们明白,疾病的治愈只是生命旅程的一个节点,而这份铭记于心的善良与诚信,才是真正照亮未来的光。
正如张建平主任所说:“他们自称幸运,其实这是自强。”道培团队,无比荣幸能成为小林自强不息生命旅程中的一段同行者。我们用专业技术为他扫清病魔的障碍,而他和他家庭所展现出的勇气、信任与毅力,则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内在基石。
张建平主任出门诊
张建平主任团队合影
这样的喜讯,是我们所有道培人最熟悉也最珍视的情感。每一次成功的移植,每一份精彩的人生答卷,都是对我们日夜坚守和价值追求的最好回馈。我们为此感到骄傲,并将永远敬畏生命,恪守医者职责。
央视的报道,是一份温暖的见证。它见证了一个家庭的诚信与感恩,也见证了陆道培医院作为医疗机构的使命,以专业的医疗技术为基石,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为每一个信任我们的生命拼尽全力。
我们始终认为,医院不仅是治病救人的场所,更应是播撒希望、传递温暖、见证善意的平台。再次感谢社会及所有爱心人士的关注,向所有信任、支持陆道培医院的患者、家属致谢。我们也将持续努力,让善意的“双向奔赴”成为常态。
爱的接力棒已被传递,
而我们,接住了,
也必将更好地传下去。
医生简介
张建平 主任陆道培医院移植科
2003年加入陆道培团队,擅长各类型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处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感染性疾病、GVHD、TMA等并发症。2013年开始研究CART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2015年成功进行了第一例异基因CART治疗复发B-ALL,并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2015年开始进行血液病患者临床营养研究明显改善放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生存质量。
李楠楠 医师陆道培医院移植科
副主任医师,2009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血液内科系取得硕士学位。自2012年毕业后加入陆道培医疗团队从事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工作10年余,参与常见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白血病的诊疗及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对移植后急慢性GVHD、感染等并发症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