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体的B淋巴细胞在受到体内外病毒等抗原刺激时,会发生变化,变成浆细胞并分泌免疫球蛋白帮助我们机体抵抗外来侵犯。不同的抗原能够刺激各种浆细胞产生不一样的免疫球蛋白,抵抗不同的敌人。
如果机体的某一株浆细胞发生恶变,只不断繁殖生长而不死亡,它产生的免疫球蛋白就是单一的、无效的,不能抵抗外来敌人的入侵,这种免疫球蛋白就是我们常说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叫 “M蛋白”,这种浆细胞就是“恶性浆细胞”,又称“骨髓瘤细胞”(图1)。
图1 骨髓瘤细胞
发生多发性骨髓瘤(以下简称骨髓瘤)时,骨髓瘤细胞会“疯长”,在骨髓中的比例会增加,可高达10%~90%,甚至更高。它不仅抑制正常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产生,使患者发生贫血、白细胞减少及血小板减少,还会抑制其他类型免疫球蛋白的分泌,这也是骨髓瘤病人免疫力低,易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骨髓瘤是骨髓里造血细胞发生恶变导致的肿瘤,但骨髓里造血细胞发生恶变不一定就是骨髓瘤,还可能是白血病等其他血液病。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于老年人,其确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人体T淋巴细胞(CD3为其免疫学标志)功能下降或受抑制对病毒等外来抗原识别和清除能力下降有关,此时病毒等抗原反复慢性刺激,使人体基因突变导致骨髓瘤这一血液恶性肿瘤的发生。
多发性骨髓瘤会有哪些症状?
骨痛:
骨质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性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发生率占骨髓瘤患者80-90%。表现为骨骼疼痛、溶骨性骨质破坏或病理性骨折。有的患者往往发生腰痛、腿痛,误当做腰椎病,久治不愈后才到血液科就诊的。有的厉害了甚至会发生病理性骨折,翻身、走路、打喷嚏都会导致骨折。
肾脏损害:
肾损害也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有50%患者早期即出现血清肌酐升高、蛋白尿(或尿泡沫增多)等,30%患者甚至发展为尿毒症。骨髓瘤肾病的发生主要与骨髓瘤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轻链对肾小管的损伤有关,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可以患者肾功能逆转至正常,否则长期肾损害有可能依赖血液透析治疗。
贫血:
贫血一般发生缓慢,发生率约占骨髓瘤患者60-70%,有的病人是因为乏力、易疲劳或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就诊时才发现该病的。
感染:
以呼吸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感染多见,前者如咽部、肺部部位感染更多见,表现为易感冒、咳、痰、抵抗力降低等。泌尿系统感染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小腹胀或尿中白细胞增多等。
血栓形成与出血::
骨髓瘤患者产生的过多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一方面造成患者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等部位血栓,另一方面过多的免疫球蛋白包裹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表面,使其不易聚集,造成患者鼻出血或皮肤粘膜出血等出血倾向。
骨髓细胞的免疫分型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有何意义?
骨髓形态的检查对于确认骨髓瘤细胞受检验者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而细胞的免疫分型由于不同生长阶段的骨髓细胞标记或染色不同,所以骨髓细胞的免疫分型较骨髓形态检查更客观,减少误诊率。
初次诊断的患者最好加做骨髓活检(因为骨髓瘤细胞百分比高时可以造成骨髓黏稠、甚至干抽,并且骨髓活检尚可加做轻链组织化学染色,便于以后对残留病的监测)、染色体或FISH(凝光原位杂交技术)基因及游离轻链检查便于准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
骨髓瘤能治好吗?
目前,不管用什么办法,包括化疗、放疗及骨髓干细胞移植,都只能让骨髓中的恶性浆细胞尽量的减少,而不可能完全消除,所以骨髓瘤目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是我们治疗追求的目标。
但是得了骨髓瘤之后也不必恐慌,因为骨髓瘤是一种相对发展缓慢的肿瘤,进展较急性白血病等缓慢。既往MM的生存期平均3~5年,近些年由于一些新药的应用,其平均生存期已经延长为5~7年,不少患者生存10年以上。
目前认为,骨髓瘤像高血压、冠心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应遵从医生的建议,定期检查及治疗,控制好疾病是关键。
骨髓瘤怎么治疗?CAR-T免疫细胞疗法疗效如何?
目前,免疫靶向化疗是骨髓瘤的主要治疗手段。CD38单抗、硼替佐米、雷那度胺等靶向药物的临床应用,以及与马法兰、环磷酰胺、阿霉素类、长春碱类、顺铂、地塞米松、依托泊甙等传统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特别是CD38单抗、硼替佐米或卡非佐米或来那度胺或泊马度胺的联合应用,使大部分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可以在1~2个疗程治疗后快速降低肿瘤负荷,患者骨痛等症状减轻,可使不少骨痛不能下床或截瘫患者恢复行走。采用CD38单抗、硼替佐米基础的化疗对合并尿毒症的患者配合血液透析,若诊治及时,可以使部分患者透析患者脱离透析。
对于年龄<65岁,可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65岁、体质虚弱或不能接受干细胞移植的病人,化疗后可以给予维持治疗,定期门诊复查。
另外,BCMA(B细胞成熟抗原,表达于骨髓瘤细胞表面)CAR-T细胞疗法或BCMA/CD3(T淋巴细胞的标志物)双克隆抗体(简称双抗),一手靶向打击表达BCMA的骨髓瘤细胞,另一只手通过打击表达CD3的T淋巴细胞,使得免疫低下的T淋巴细胞功能恢复正常,使其共同发挥免疫清除骨髓瘤细胞的靶向治疗作用。
CAR-T细胞疗法或双克隆抗体在骨髓瘤的应用对该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给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尤其对于难治复发的骨髓瘤患者,有效率达40%-70%,其可以更彻底地清除患者的微小残留肿瘤细胞,加深缓解深度,延长骨髓瘤患者生存期。
本文作者
黄仲夏 教授
陆道培医院普通血液科医疗顾问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院区血液科主任,2025年8月加入陆道培医疗集团。
北京中医药学会学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女医师协会第一届靶向专业委员会骨髓瘤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临床肿瘤血液淋巴专业委员会骨髓瘤学组常务委员;北京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血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从事多发性骨髓瘤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36年,对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淋巴瘤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血液恶性肿瘤的诊治有丰富经验。作为全国多发性骨髓瘤分中心的主要研究者(PI),主持多发性骨髓瘤国际或国内多中心Ⅰ、Ⅱ和Ⅲ期新药临床试验。多次承担多发性骨髓瘤方面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部级科研课题。2项部级获奖成果,5部专著,50 多篇学术论文。曾在美国梅奥医院做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德国海德堡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出诊时间:燕达院区 每周一上午;亦庄院区 每周四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