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培医疗数据
CAR-T治疗
2527
异基因移植案例
11359
亲缘半相同案例
8230
总移植案例
11508
截止2024年9月30日

马薇:成为一名优秀的血液病医生,要讲究“快”与“慢”

编者按:为纪念陆道培院士创建道培医院20周年,特推出“道培青年医师系列报道”。活跃在临床一线的主治医师在道培大平台上茁壮成长,这期间离不开道培精神的感召、陆院士的引领、病区主任的教导、同事的帮助和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广大患者的信任与支持。这一批“二梯队”的青年才俊是陆道培医疗集团自主培养的医学人才,他们将成为传承道培精神的重要力量。

按照受访者供稿的先后顺序,我们将陆续推出陆道培医院主治医师系列报道。今天我们介绍造血干细胞移植科22病区的主治医师马薇。

5d8c7eaeec839.jpg

2016年10月28日,马薇前往新加坡参加第21届亚太血液及骨髓移植医学大会(APBMT),论文《AretrospectiveanalysisaboutHLA-haploidentical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romcollateralrelateddonorsinsinglecenter》获选大会墙报展示。

5d8c7eb69c6dd.jpg

2017年12月,马薇(左二)随同陆道培医疗团队飞赴美国亚特兰大,参加第59届美国血液年会(ASH)。

2018年11月,第23届亚太血液及骨髓移植医学大会在台北召开,马薇论文《AretrospectiveanalysisaboutAllogene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forchronicmyeloidleukemiainTKIErainsinglecenter》获选大会墙报展示。

5d8c7ebf60fbe.jpg

2019年8月底,参加韩国釜山第24届亚太血液及骨髓移植医学大会,论文《MRDpostiveafterallogenet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isnotapoor predictorofoutcomeforPhiladelphiachromosome-positiveacutelymphoblasticleukemia》获选大会墙报展示。

近年来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那就从刚刚结束的第24届APBMT说起,谈谈你这次参会的感受。

道培医院近几年越来越重视学术,我有幸多次跟随陆道培医疗团队参加国内外的血液学会议,每一次学术会议包括我们主办的陆道培血液病高峰论坛都让我受益匪浅。

APBMT是亚太地区造血干细胞移植领域规模大的学术盛会。每年,来自亚太地区20余个国家的1000多名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相关领域的专家出席大会。与会者既有APBMT大会主席ShinichiroOkamoto教授、骨髓移植学大会主席DanielWeisdorf教授、ASBMT/CIBMTR专员JamesGajewski教授、也有欧洲骨髓移植学会主席NicolausKroger教授,会上能聆听他们精彩的演讲,会下有机会当面交谈并向他们请教,确实在学术上有很多收获。

医学是一门知识不断更新的学科,我们这些青年医生也在不断学习和总结中成长,通过参加这些国内外的学术会议,能够及时了解到移植领域的新进展,既开阔了视野也拓宽了我的临床思路,我也尽力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我们的治疗效果。

当初是怎样的机缘让你加入到道培团队?

2010年毕业后从事临床血液内科工作,后来知晓在中国血液界有一位泰斗级人物,亚洲骨髓移植第一人——陆道培院士。陆院士带领着陆道培医疗团队开创了中国血液病个性化治疗的先河,历年来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取得的成果蜚声业界。为了实现我个人心中的梦想——成为一名移植科医生,2012年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我加入了道培团队。这几年的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当初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请结合你自己的成长经历,讲一下在道培医院工作的感受。

曹星玉大夫从我进入移植科第一天就是我的上级医师,在我成长的道路上给我了极大的帮助。她医学知识渊博,学术造诣深厚,临床经验丰富,对工作精益求精,对病人平等温和——这一切都深深地影响着我。曹大夫几乎每天都要阅读大量的国内外新文献,遇到疑难病例,即使再累也要连夜查阅国际上新临床研究并第一时间制定治疗方案;她定期组织我们全科医生学习血液病新的国际诊疗指南,自觉主动学习已经在我们病区蔚然成风。不断的学习确实对临床帮助很大,我们病区近年来也积极挑战了许多疑难病例,例如一些难治复发的T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经过我们改良的化疗方案,大多数使其缓解后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的预后都还不错。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已经在移植科工作了七年多,虽然经常连续上班30多个小时,有时真的累到流泪。但看到患者康复后笑靥如花,顿时觉得我们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有意义的。“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给那些没有希望的人以希望。”——在道培前辈的感召下,道培精神已经融化在我们的血液里。

从平时的临床实践来看,你觉得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哪些环节是特别重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手段,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空间?

陆道培院士每周都会组织全院病例讨论,经常教导我们“移植无小事”——这句话我们时刻铭记在心。造血干细胞移植从供者选择、移植预处理方案、回输供者干细胞及移植后面临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等并发症方面,每一环节都至关重要。目前来看,移植后的一些环节更重要一些。移植后的患者,面临着造血系统、免疫系统的重建,稍有不慎就会出现严重的排异或者感染——细节决定成败。作为一名移植科医生,面对每一位移植后的病人,都不敢掉以轻心。

道培团队每年完成近千例的造血干细胞移植,50%以上患者移植前均为难治/复发甚至不缓解状态,所以移植难度大,挑战性强。但我们总结近7年的病例,随访3000多名患者到2018年底,总体达到了73.9%的存活率。——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每一位移植医生的责任心和敬业心以及爱心。

造血干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在难治/复发/耐药的白血病治疗中,在预处理方案上有很大的改良空间,还需要积极地探索新的佳的方案,从而降低患者移植后复发比率和大程度的减少GVHD的发生,改善移植预后。

你怎么理解血液病医生的“快”与“慢”?

具体到一个病人的诊疗与临床处置,当然要“快”。因为有些血液病,比如慢粒到了急变期、急淋化疗后复发的,病情的演变很迅猛。这就要求临床医生依靠病人既往病史、临床指征、影像报告、检测数据迅速做出诊断并给予处置。

所谓的“慢”,比如说移植后病人的调药,就不能急。移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移植后的病人,血小板、白细胞、粒细胞、嵌合率、微小残留等各项指标的恢复到正常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急不得;还有免疫制剂的加减,就像“走钢丝”,也是一个不断调整的“慢活儿”。

“为患者做精确的诊断,抓住好的治疗时机,使他们身体少受伤害,节省治疗费用。”——陆院士倡导的这一理念已经根植于道培人的心底。临床医生的“快”与“慢”都是基于这个理念。

请说说个人的职业梦想或者是人生追求。

今后在道培这个大平台上继续成长,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和学术水平,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患者,为更多的病人服务,为他们走向健康的道路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这是我的职业梦想。快乐健康地生活,愉快顺利地工作——这是我的人生追求。

5d8c7eca8a6ce.jpg

马薇

主治医师

教育和工作经历

201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从事临床血液科工作,2012年在陆道培医院移植科工作至今,在陆道培院士,曹星玉主任的带领下完成移植例数300余例。多次参加国际、国内血液学会议。

擅长及主攻方向

熟悉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的临床诊治,熟练应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治疗各种血液系统疾病(例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先天性角化不良、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并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急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膀胱炎、病毒病和复发等各种移植合并症的诊断和处理方面积累了一些临床诊疗经验。

什么叫空腹呢,是指停止进食6-8小时以上称之...【详细】
中国比较常见的营养缺乏症的表现是贫血,那么如...【详细】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骨髓库
血液病专科医协体
湖北省干细胞库